首页

灵魂救赎女王 迅雷下载

时间:2025-05-26 13:08:42 作者:第一观察|总书记重要指示引领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 浏览量:51368

  中新网北京4月17日电(记者 邢蕊)14日上午10点10分,随着“关门兔”抵达终点,2024年北京半程马拉松正式完赛。

  “后面还有人”,伴随着现场志愿者的喊声,一位身着白T恤、黑短裤,身形微胖的男子从远处跑来。虽然气喘嘘嘘,但他仍以跑步的姿态冲过终点。身后的计时牌显示:3小时10分钟47秒。

  这样的成绩距离罗子科赛前给自己设立的2小时45分钟的目标有一定差距。“虽然心有不甘,但这也算对我的一种磨练。”赛后接受采访,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遗憾。

  罗子科赛后展示国旗。中新网记者 邢蕊 摄

  不过对罗子科而言,能够跑完全程并非易事。他的外形与大众印象里马拉松参赛者的形象相去甚远。“今天比赛,很多人看着我的身材说我不像‘跑马’的。但我愿意挑战和寻找一些不可能的事情。”

  作为一名业余跑者,罗子科的跑龄并不算长,他跑步的目的很简单:为了减肥。从2023年1月开始,罗子科每周都保持着规律训练:一周跑三到四次,一次跑40多分钟。他向记者透露,从开始跑步至今,他的体重从300多斤下降到100多斤,“减掉了近200斤重量”。

  受体重限制,罗子科刚开始跑步时不会刻意追求速度和距离。不过随着配速提高,他有了参加马拉松的想法。

  “家人觉得我体重基数大,不建议我参加。但别人能做到,我觉得自己也可以。”从难度更小的线上马拉松开始,罗子科踏上了突破自己的“赛道”。

  受访者供图。

  去年5月,他完成了人生中第一场线下马拉松。20公里的距离,罗子科用了2小时21分56秒。成绩排名算不上靠前,但完赛那一刻,他实现了对自己的承诺——挑战不可能。

  这是罗子科在采访中反复提及的一句话,不仅仅是在马拉松赛道上,在生活中,“挑战不可能”也是他的信条。

  罗子科出生在莫斯科,父亲是俄罗斯人,母亲是中国人。6岁那年,他跟随父母回到国内生活。面对文化、语言、饮食上的差异,初来乍到的罗子科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。2008年,他转到北京上学。恰逢北京奥运会举办,罗子科参观了鸟巢和水立方,也开始感受到这片东方土地的魅力。

  今年北京半马开始前,他在朋友圈写下:“我要与16年前的自己见面了,也许这就是黑白世界的最高境界。16年前的我,我来了。”

  时光逆流而上,现在的他与曾经的他在奥林匹克公园“相遇”。改变的是容颜,不变的是突破的决心。“跑步是自己的事情,挑战也是自己的事情,哪怕别人指指点点,但他们没有体会这个过程,就不会感受到我的痛苦和喜悦。”

  北京半马结束后,罗子科掏出一面五星红旗,他说:“能在这里参加比赛很荣幸。我在北京留下了太多回忆,对这里也有特殊感情。未来有机会,我还要继续挑战不可能。”(完)

  (应受访者要求,文中姓名为化名)

【编辑:付子豪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
这里的工作人员有40余人,其中一半是残疾人。70岁的老板史占花是当地出名的好心人,30年来带着大家一起谋生活。这些年来,残疾人员工也跟着史占花掌握了棉服缝制、车座垫编制、手工盘扣制作等多项手艺。“我的想法一直很简单:就是带着大家平平安安的挣钱。他们有钱了,想干啥都行;我有钱了,想帮谁就帮谁。”(完)

百年人生中的传统哲学 《太和》新书分享会举办

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,我们感受到了学习的轻松与有效。”张博睿告诉记者,他和同学的作业在学校就能完成,“回家后主要是预习第二天的上课内容,或者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。”

东西问·古典学丨李发:“中国古典学”怎样更好走向世界?

  我个人在之前与《上新了故宫》以及颐和园的文创合作中发现,文化需要通过挖掘其内涵进行二次创作,赋予其新时代的语境,才能更好地进行传播。今天的文化环境以及文创氛围,为山东舰文创创作的尝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

20名巴新“汉语桥”营员在重庆学习古诗词和茶艺

在00后不断涌现,甚至10后都已经闪亮登场的中国泳坛,2000年之前出生的运动员都已经算是“老人”。从这个角度看,“蝶后”张雨霏、“蛙王”覃海洋都已是中国游泳队的老将。本次游泳冠军赛,张雨霏、覃海洋显然未在最佳状态,但俩人凭借去年在福冈游泳世锦赛上的优异成绩,实际上早已拿到了各自主项的奥运资格。但即便不在最佳状态,本次全国游泳冠军赛上,两人在女子蝶泳、男子蛙泳上的统治力依然难以撼动。相信两人也会把今年的最佳状态留到巴黎奥运会的赛场上。

  教材编写、出版单位须建立教材使用跟踪机制,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收集教材使用意见,形成教材使用跟踪报告,在教材进行修订审核时作为必备的送审材料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